既然能够仰望星辰,为什么要去在乎钻石的微光

异化、拜物教、景观社会与虚拟现实

前情提要:

自己负责马原pre(主题是:虚拟与现实的重构,关于未来社会的畅想)的一部分文稿,写完顺便发一下。

涉及西马的理论比较多。其实自己也不很熟,很多都是翻论文得出来的结论

正文:

【1】虚拟世界以现实为基础进行建构,却绝不仅仅是现实社会借助科技在网络中的简单延伸。虚幻的东西往往会为人所信,现实却往往很难让人接受。虚拟世界产生的初衷原本为精神需求,但到头来却可能是一个世界观物化的景观社会。

【2】在法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概念中,景观是社会的表象,层出不穷的表象牵引着人们不知不觉走向被资本所设定的目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影像物品生产与物品影像消费为主的景观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聚,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部转化为一个个表象,“真实世界沦为简单的图像,影响却升格成看似真实的存在”。人们消费的往往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大量的符号;商品的物体属性不再重要,其影像构成的景观,统治了一切。虚拟世界是互联网技术与数字资本共同作用下的经济产物。在资本的主导下,虚拟世界正在“造梦”,我们在虚拟之中看到美好幻想的实现,在光怪陆离的白日梦里不愿醒来。并非是我们的欲望主导白日梦的出现,而是电影、电视与虚拟技术构建的景观社会在操纵我们的欲望,告诉我们该如何生活。

【3】希拉里·普特南在《理性,真理与历史》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缸中之脑”假设。当我们沉迷于虚拟世界流连忘返,而真实世界里无事发生;当我们作为《楚门的世界》的主角,在貌似真实的虚幻世界失去挣扎能力。当所有体验都是假的,我们如何判断自己是真的?我们是否迫不及待地一头钻进虚拟中,只为躲避现实的残酷或补偿现实的缺失,却仍逃脱不了资本的陷阱?

【4】马克思曾在《巴黎手稿》中提出私有制下的剥削劳动将会导致异化的出现,而在当今社会,我们不仅面临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异化,还面临着消费的异化。在消费领域,社会主体作为一个被动的消费者与主动创造的社会生活相分离,人只是沦落为一台被动的消费机器。虚拟影像大批制造欲望,欲望又引发生产,照应到现实。资本家则负责控制景观的生成与变换,来操纵整个消费潮流与社会生活。这种异化尤其将在虚拟科技与现实世界的交界处得到极致的体现。

【5】千千万万的普通用户,是数字时代的无产阶级。虚拟与现实、游乐与劳动边界的模糊,遮蔽了资本的剥削性。在资本巨头构建的虚拟世界里,人们通过无数令人眼花缭乱的虚拟商品来反映自己,这时的商品上升为“符号”,它成为人的表象的象征,而人将完全失去了自己主观反映认识现实中的自我与世界的能力,沉迷于虚拟的幻梦,成为商品拜物教的忠实信徒。

评论
热度(9)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Wasabiniko | Powered by LOFTER